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上課手札:十分鐘上完鬼頭刀

廖鴻基的〈鬼頭刀〉,一直是讓我困擾的課文
因為我抓不出一條主軸,既能貫串全文,又能和學生進行討論
(相對來說,琦君的〈髻〉好操作許多)

記得第一次接觸這課課文,身為都市傲慢份子的我
心中最大疑惑便是:
 鬼頭刀是什麼?

圖片來源網址:http://blog.iset.com.tw/delight/?p=581

生物專家是這樣介紹鬼頭刀的
鬼頭刀科異名俗名(鬼頭刀、飛烏虎;() Dolphin fish 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以前部為最高處。雄魚頭頂部隆起形成一頭飾。體呈 綠褐色,腹部銀白色,帶淡黃,體側散佈有綠色斑點,背鰭為紫青色,
胸鰭、腹鰭邊緣呈青色。
通常雄性大於雌性。分布廣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熱帶及副熱帶區海域。
本省各地海域及離島
均產。棲所生態棲息於海洋表層,
喜群集於蔭影流木、浮藻處。晝行性,捕食飛魚
及沙丁類表層魚類,有時會跳出水面捕食既然身為會被人類捕獲的魚類,自然也就免不了成為餐桌美食的命運
(西南部人真的不常吃到鬼頭刀哇)

(圖片來源:http://bit.ly/1yOvI7M)→看起來滿好吃的

解決了什麼是鬼頭刀的問題後,就是怎麼十分鐘上完鬼頭刀的問題了
十分鐘上完鬼頭刀

PART1:引起動機──谷阿莫的影片 (4分半)

(4分鐘半看完暮光之城1-4集)




谷阿莫的影片很有意思
是活生生的教學範本
他在一開場總是說「這是一個@#$%的故事」,結尾總是說「所以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要知道%^&*((」
這種明確指示觀看目標以及觀看重點的模式
在教學上加以利用,會讓學生很明確的檢索自己是否達到教師設定的目標

藉助影片的表述模式,我跟學生說:
這是一個教你怎麼樣用苦肉計(深情相隨)換取生存機會的故事

PART2:課文結構整理(4分半)
接著用課文結構表緊湊帶過文章內容(前提是學生都已經看過文章了)
未命名
從課文結構中帶出我推測作者最想表達的概念
我告訴學生
所以聽完這個故事,我們要知道,作者對鬼頭刀充滿深情,也對海洋充滿深情,
所以決定不再當捕魚者,而要當海洋的守護者

我們也要和作者一起愛護海洋喔

PART3:生命教育──守護海洋,拒吃吻仔魚

最後,和學生分享一個可以守護海洋的方法:不要吃吻仔魚,廖鴻基也有相關文章:


吃魩仔魚吃掉海洋生機(節錄)  廖鴻基  臺灣在一九七七年間大量從日本引進他們已經禁止使用的漁網漁具及捕撈技術,從此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
  呼籲政府各級漁政單位,採取斷然措施,即刻研擬辦法收購魩仔魚雙拖網,並禁止魩仔魚捕撈;消費者用力量影響生產者的方向,不再吃魩仔魚,將對鄉土海洋的大愛展現出來。  不久前曾經和一位老船長聊天,談到漁獲現況種種。老船長嘆了口氣回答說:「現在的魚仔,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  我一時聽不懂老船長的意思……魚仔談戀愛?魚仔沒機會談戀愛?……最後,老船長蹙著眉頭接著說:「連吃奶嘴的都不放過,哪會有機會來談戀愛。」  老船長沿海浪濤裡打滾四、五十年,他見證了臺灣沿岸海域數十年來海洋生命的枯榮過程,我能感受他幽默背後的沉重和沉痛。  臺灣沿岸海域曾經是漁產富饒之鄉,為何短短才幾十年,我們已經走到了無魚可捕的枯竭窘境?當貼切的形容,老船長說出了魚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是吃了太多的魩仔魚。


當然,如果課不是非常趕,可以把上述步驟調整成15~30分鐘啦

延長版

其實我當初排了30分鐘左右上這一課,所以課文結束後,我又和學生討論了


「海勇伯的形象」、「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對海洋的深情」

兩個題目都可以使學生用全面性的角度再次檢視文本。在「對海洋的深情」方面,文章比較

明顯的線索是:

海勇伯:眼睛閉起來吧!如果當做是一場戰爭,就該忘掉眼淚

作者:(1)如果是岸上的鬥爭我絕不遲疑因為在岸上的世界溫情就是懦弱就是包袱
                  
             (2)把岸上的鬥爭習性帶來海洋原本就是我最大的錯誤

從這三句話,引導學生看出,海勇伯是站在捕魚人的立場,看待捕獲鬼頭刀一事,即使捨不得,但捕魚是漁夫的使命,還是要忘記眼淚,捕獲鬼頭刀

而作者,則是沒辦法遵守漁夫的規則及宿命,他選擇守護鬼頭刀,
不把鬥爭帶到海洋,正是因為這樣的思考,使他從捕魚者成為海洋守護者

因為今年這樣的上法,讓本來很討厭這課的我,

竟也開始為廖鴻基對海洋浪漫的愛而感動呢
希望明年會更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