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線上線下,那些福哥教我的事

那些沒說出口的感謝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不把感謝說出口。我對福哥的感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從專業簡報力、教學的技術、線上教學的技術,福哥手把手,不藏私的教會我好多職場技能。
(除了專業簡報力,後面的課我都是上免錢的,但福哥依舊完全不藏私)

可是我從來沒跟福哥說聲謝謝。


上完教學技術的合照

因為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優秀,不夠優秀到可以大大方方地跟福哥說謝謝,可以讓福哥以我為榮。
福哥明明就教了我這麼多,為什麼我回到教學現場,無法呼風喚雨,脫胎換骨?

那些欲說還休的心得

疫情來襲,我上了兩堂福哥的線上教學課。每次上完課,都一股熱血的想寫下心得,甚至還精心設置懶人包,做了圖文筆記


上完課後我一直計畫要做成懶人包





福哥的課真的好棒,我每次上福哥的課都特開心,覺得時間流逝特快,但最後都能清楚想起自己學了什麼

但每次心得都寫一半就罷手了。(時間安排不好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回到教學現場總是有一百種挫敗在等我:明明福哥做起來就很順,為什麼我線上教學就無法那麼行雲流水?連開個視訊都很難?

我會鼓勵但不強迫學生開鏡頭,通常都是這樣的畫面


101的乖乖們在讀劇排演時會開鏡頭(但會變裝)

當然也不是一切都那麼悲慘。除了視訊問題我無法克服(後來也覺得,開不開視訊並不能完全代表學生是否專心上課),有些錯誤發生後,想想福哥告訴過我的,稍加調整,課程也就滿順利運作的。

學生用OREO架構說明自己選擇某部小說的理由


那些應該說出口的感謝

前幾天我在福哥的臉書上看到他很真誠地問大家,上完他的線上防疫課到底有沒有幫助?他很想聽到回饋~~當時除了在心中一百個吶喊(很有幫助)之外,也覺得福哥真的是一個好真誠坦率的人,哪有人一直問別人這個問題啦~~


坦誠地說,我沒有那種驚天動地的影響,像是用了這個技術後,學生奉我為女神,各校演講邀約不斷,教案一個個發表等等——我必須不斷的應用,不斷地調整,不斷的反思,最後再看看它有沒有深根在我的課程,變成我的思維;看看它有沒有讓我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更互信互賴。(基於私人理由,我很多年沒當導師,科任要跟學生建立互信互賴難度會高一點)

所以以下的分享也就是那麼樸實無華XD~~但我依舊想藉著些分享跟福哥說謝謝。


那些說出口的感謝

專業簡報力
福哥對我的教學影響是很深遠的。首先是專業簡報力,它讓我學會的是思維表達的底層邏輯。它也讓我被許多極度優秀的伙伴看見,變成我日後跟各校合作,到不同地方分享課程的契機。簡報對我的影響還在持續,而現在它已經根深蒂固的跟我連在一起,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準備好一份水準之上的簡報,我可以用簡報思維快速進行圖像化學習和懶人包學習。

教學的技術
接著就是教學的技術:我曾經上過福哥教學技術公開版的課程。這門課的作用不像簡報這麼外顯,不會有人找我去當「教學的技術」「如何掌握授課節奏」的講師(哈哈哈),可是這門課在108課綱給我非常大的幫助。

教學的技術在新課綱的課程設計,給我的幫助非常巨大。新課綱多了選修課,從課程的設計到課程節奏,老師們都必須一手包辦,無法像國文課還有個大致遵循的方向。福哥教會我的教學技巧,看似簡單,其實蘊含「大道至簡」的智慧。我清楚知道老師做示範的重要,清楚知道怎麼設計提問流程,清楚知道課程產生後的排序方法。
還沒上教學的技術之前,我和夥伴開設過「走讀農民力」的選修,那是一門非常好也非常有理念的課,可是我們上課的過程其實頗為混亂,我經常在說明後就直接叫學生做,然後學生一臉茫然(好在夥伴構思出的課程很強,所以我們還是順利過關),如果當時我們就清楚知道教師示範的重要性,這門課必然能開出更多火花。



上完教學的技術,我支援了六週國際教育的課程(有一週是實體課,五週是線上課),也開始籌備PBL課程,我發現備課的時候,只要按照福哥教的技術去構思,都能生動的去模擬課程上會發生的事情(我本來就能在腦海順流程,但現在進化到順流程時有情境畫面)

國際教育的學生,最後能完成兩輪的思考框架和協作網頁的修正,產出具體的成果。我不得不把這結果歸功給福哥~



教學的技術線上版

終於要寫到重點了(這篇文章的前言超級長)教學技術線上版對我的影響~~

關於線上版的課程紀錄,我就用圖文筆記來表達吧



最精華的應該是第二張,keypoint是第二張的紅色字。
我們學校的線上課一堂是40分鐘,一開始我的配課掌握得不太好,有時候花了30分鐘在講述,又或者是討論花了30分鐘。
(補充:上述的國際教育是選修課,一週一次,每次100分鐘。相對40分鐘的課,100分鐘的配課比較容易,我反而上手的頗快)

上完福哥的線上課,我把配課模式固定下來:

(一)課前暖身:學生上課前我會用MEET的問答功能跟他們做互動(選擇題形式),會問個跟課程相關的問題,整個暖場大約2分鐘,我會趁機點名,查看同學上線狀況等等。

(二)課程說明:簡要說明今天上課內容,需要同學配合事項,取得承諾(也是2分鐘內搞定它)

(三)進入課程
1.上完福哥的課,我可以不那麼執著一定要分組討論,如果這堂
課需要講述的成分比較多,我就好好講,清楚講,掌握講到才出現的原則。不要為了討論,然後講解過快。但也不能一直講 (雖然我發現自己後來滿愛對著電腦口沫橫飛),會適時穿插簡單的選擇或問答,有時也搭配轉盤抽籤。


2.需要討論的時候,要把討論內容,討論媒材(小白板,WORD共編,紙張展示,表單等等)呈現方法說清楚,然後再示範一次。這樣才能把小孩送進房間。(還要提醒他們時間到一定要回到主畫面,如果沒回來其他組別就會被加分)
(meet在分組時間結束後,學生還是可以待在分組教室)

這張圖的亮點是學生會展示他們討論的答案

WORD雲端共編是我滿喜歡使用的線上教學模式

3.使用影片法。大多播放酷課雲的檔案。事前要告訴學生要觀看的重點,觀看後通常會搭配雲端題測



(四)課程回顧

最後我會留下一分鐘的時間回顧課程,鼓勵同學,交代作業等等。就像在福哥的課一樣,我盡力在結束時讓課程的氛圍是溫暖的。

以上就是線上課的運用,它很樸實,但讓我的線上課穩穩的,我就可以把時間投入在課程本身。

那些福哥教我的事

今年是我第四次帶高三的班級,我也終於從新生代老師慢慢轉成中生代。相較於前幾輪帶高三,今年我可以感受到和學生之間的信賴度比之前更好,這有部份確實和福哥的教學技巧有關。

福哥教會我的當然不只是簡報和教學技巧,還有想要幫助他人的心。我上的有關教學技術的課程,全部都沒有付費,只因為福哥說他想幫助更多老師。
這讓我今年暑假做了一個決定,雖然本校今年沒有暑期輔導,但是我仍安排了幾堂線上課程,讓學生可以依據需求來上課。(當然也是免費)
我也很希望能陪學生度過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讓他們面對新課綱的國文大考可以少一點焦慮,多一些安定。

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是福哥沒教會我的,那就是早起吧~~

僅以此文,祝福哥生日快樂,以及跟您說聲謝謝。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少年得到:浪潮之巔,文科媽媽看學生族群的知識平台

從育兒資訊焦慮說起

如果要我勾勒身邊女性朋友的樣貌,大概是這樣的:四十歲的年紀,二十歲的外表,還有五十歲的智慧。

我們可能都擁有還過的去的學歷(大部分是很耀眼的學歷),積極學習應用的心。多數的我們,身邊還有國小到高中階段的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想得很多,看得很遠,給得很用心。我們獲取不少幼兒和青少年學習的相關資訊,它們來自各種網路平台,各種親朋好友推薦,量多質精——

現在,撇除我們,回到「我」身上:過多的課程資訊給我更大的焦慮去找更多的資訊,分享更多資訊之後得到更多更多的資訊——我花了幾年的時間,形成自己學習的系統性知識,不再陷入資訊過多的焦慮(一種放棄進修的概念XD),然後陷入另一片資訊大海:幼兒及青少年的學習資訊


在七月的某天傍晚,我忽然對這些搜尋感到厭煩,突發奇想的去下載對岸的知識平台「少年得到」,想用一個比較便捷的方
法讓我們家的失學少女長點知識。

當時PO在臉書的內容


現在的我們與少年得到

這次,我想直接跳到結局,再逐一回溯。

當初費盡心思下載少年得到,原因是這是我目前所能知道的,最完整,而且有一定質量保證的少年知識平台(我需要小心的是個資,以及大中國的價值觀)

下圖是少年得到APP頁面,以及我們目前購買的課程。

購買課程的說明:

紙飛機
不知道是什麼課(據說會談到力學),霏霏目前折了一架戰鬥機

基礎少年魔術課
這個很有趣,也是霏霏花最多時間學習的部分。我也跟著看了幾集,霏霏看的是魔術,我看的是魔術師的話術,母女倆共同看的是帥哥 

廣播劇:
《格林童話》的故事音檔。《格林童話》我小時候把書翻到爛掉,這次聽了幾集,以前那些吸引我的東西似乎消失了,剩下的是對故事情節的滿滿問號。例如:公主為什麼一定要靠王子救贖呢?人物的好壞一定是那麼分明呢?

小學常考名著、愛的教育大禮包、四大名著:

都是少年得到的贈課。目前都沒聽(看)過。放著安心

泉靈的閱讀寫作班

試聽班,針對國小三、四年級設計,總共有四堂課,兩堂寫作兩堂閱讀。因為是試聽課程,所以課後會一直介紹(推銷)暑期班(1299人民幣)還有秋季班(2699人民幣)。

泉靈的閱讀寫作班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一大理由,當初上完試聽課,我跟霏霏都心動不已。當初甚至心一橫,打算花1299人民幣買泉靈語文課的暑期班,不過後來過了衝動期,靜下心來,還是覺得泉靈的課程核心,我目前也有能力自己教霏霏,我們還是把錢省下來裝修家裡好了~~(寫著寫著又心動了起來)


(左)少年得到頁面 (右)目前我們買的課程


泉靈寫作閱讀班的內容與運營

我們試聽的四集閱讀寫作班,採取直播教學,互動感很強烈。

內容:有核心有方法

我認為一套可以賣錢的線上語文課程,應該要具備下列環節:有核心 ➡️ 有排序、切割過的策略 ➡️ 有具體方法

當我帶著學科專業的眼鏡去檢視泉靈的課程,確實覺得課程很棒啊,完全符合我的檢驗標準(但你的檢驗標準能吃嗎XD)

泉靈系統的語文課,內核精神和台灣新課綱國語文的教學精神是相同的:學習表達的底層邏輯。聽,讀,是學習拆解別人的表達;寫、說,是學習如何建構自己的表達

這些重要的核心概念被提出後,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各種策略,進行切割、排序,最終形成一套有步驟的知識

這部分課程介紹裡也很具體的加以說明


步驟定好之後,一套好的語文課程,還要能提供具體的方法、工具

 

運營:有遊戲有團隊

我們總共上了四堂課,霏霏很喜歡。在這之前她也接觸過其他視頻課,但泉靈的課對她來說吸引力最大。

課程進行的方式是著樣的,線上課程是直播課,有泉靈老師和一位助教。泉靈老師負責講課,這部分是預錄好的,她會和一個叫做「哎唷」的玩偶進行對話互動。講了一個段落後(聽者快要恍神的時候),就會進入助教課,這部分是線上即時互動,助教會稍微整理一下泉靈的說課重點,然後線上派題給學生。
這時候遊戲化教學的成分就很濃厚,線上派題有限時,題目出去後馬上知道自己是否答對,答對就能得到金幣(金幣可以換得到商城的物品,或是拿去餵一隻虛擬的熊貓)。過程中小朋友會在留言區留言,助教也會跟大家互動,「表揚」小朋友們。最後助教會針對題目做解說。

也許您會認為,變化課程節奏,遊戲化答題,這只是線上教學的基本功。這樣說也沒錯,但這套課程有兩個細節做得很好:
每次助教解說完題目,總會留下一個伏筆(一個待解疑惑),然後進入泉靈老師說課的下一個階段,下一個階段就是針對待解疑惑做解答。
另一個很棒的細節就是:課程題目的設計循序漸進,由淺而深(越難的獎勵越高)

上完課後,還有一位老師會把家長們組成群組(所以我現在居然有微信),群組裡會解答各種疑惑,也會把各種知識卡片發給家長。

震撼過後的冷靜

第一堂試上課,我相當驚艷。雖然我也接觸過很多很棒的教學平台,但這門線上課還是增長了我的知識。我對台灣目前升學類的補教業不太熟悉,不清楚他們的團隊運營到什麼樣的地步(有機會也好想多了解)。這門課可以把線下的團隊運營搬到線上,再重新優化,真的好厲害。

課程也提到,如果購買正式課,還會有專屬的解題老師,改作業老師。還有很多大數據分析孩子的狀況,給予最佳指導XD(是很商業沒錯,但真的會怦然心動啊)

最後為什麼我沒買呢?最外圍的原因還是我的政治考量,畢竟這個課會有很多互動(以下省略一萬字)
接著就是我發現自己雖然聽完課,也深感認同,但是在帶霏霏寫作文的時候,有點難施展所學(就是不太會教),反而用原先的心智圖和層次概念,我更清楚怎麼幫霏霏搭建語言表達邏輯。
最後是閱讀的部分,不知道是霏霏太晚接觸中國文學還是對岸的孩子都很早就接觸,閱讀中有很多素材是詩詞和古典小說,而且都是原文,不是兒童版,我還不確定這樣的閱讀門檻是否太高?(我很小就會背很多唐詩了,但霏霏對這件事沒什麼興趣,曾經教過她的詩,她說她全忘了)

現在冷靜後,打算不貿然入手,繼續觀望

知識平台能解決育兒資訊焦慮嗎?

再次把視角拉回少年得到。我看到的是搭建這個平台的團隊在商業上的遠見。他們看到一個需求:家長對於必須在過多的育兒資訊中,挑選出好課程的焦慮。

現在好的青少年課程和營隊比比皆是,但是資訊搜索彙整和判斷都不容易。如果有一個平台,首先能吸引到優秀的講師群,然後讓各種向度、各種方式(音頻,視頻,直播課)的課程在上面展售。家長一方面省去大量搜索的焦慮,一方面也可以依據自己(孩子)的學習偏好進行選擇:這平台確實能吸引很多用戶啊。

不知道這種靈感是不是借鏡電商平台(譬如蝦皮)(最近太常在蝦皮買東西了),如果是,那這又是跨界思維的示範展現。
應該還有一個更專業的名詞:多邊平臺(但我真心不懂商業,不知道能不能用這個詞來定義)

回到台灣現場,以線上付費課而言,在成人學習課已陸續出現很棒的整合平台,那裡的含金量絕對不會輸給得到。但在青少年課程這部分,我似乎有嗅到整合的端倪,但目前還看不太出來(當然我本來對這些資訊就不算敏感)

數位媒體打開了新一波學習浪潮,精彩的課程不必跋山涉水,打開電腦就有。站在這浪潮之巔的所有知識傳播者,又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呢?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青春好莎課程紀錄:跨領域課程的關鍵三環節,一次告訴你

今年我很幸運的和影響新劇場,還有強大又盡責的英文老師欣妤合作,一起帶101的學生進行「青春好莎」的讀劇。

這個活動時間為期半年。預計由校內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莎士比亞的名作,並進行劇本改編;劇團針對劇本給予意見,以及訓練學生舞台演出的肢體、口語相關能力。課程的目的是讓青少年「好好說話」,課程最後原本預計是在美學館作公開演出,但因為疫情關係,
學生最後以線上讀劇的方式,展現這段時間的學習成果。

(在正式演出之前,一定要看我們精心整理的協作平台)
國英跨領域戲劇課程:青春好莎

這次的課程展開,過程經歷不少摸索、試錯。所以以下的內容與其說是課程紀錄,它更像是教師的後設反思,將過程轉化為SOP步驟,希望能在之後的跨領域課程作為參考(當然更希望能跟劇團繼續合作)


一位老師N套課的時代

新課綱之下,必修課減少,彈性和選修增多,這意味著老師必須重新規劃課程,在有限的時間內上完必修;以及從頭設計課程,開設各類選修。所以一個老師有N套課,已經是教育現場真實的樣子。


如果手邊有N套課程,跨領域合作能讓教師在備課時有人可以討論,快速修正;用吸引人的說法,就是「花費更少時間,收穫更多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