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後感

「你到底是怎麼教小孩的,一個月跟我拿這麼多錢,卻連個兒子你都搞不定。你知不知道,魏經理的女兒去年考上北一女,陳董的兒子今年也推甄上清華大學了。每次開會,談到自己的兒子我就頭痛,模擬考的PR值沒一次過九十,在台北地區,是有什麼好高中可以讀?我給你鄭重警告了,我不會讓他去讀那些沒聽過名字的學校。他沒考好,乾脆送他去美國。」

過了幾秒,小圓媽的尖喊傳了過來:「送到美國?一個兒子養到十五歲,只因高中沒考好,你就要把他送到美國?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就是我一個人在家了。」

看完上面的故事橋段,你有什麼感覺呢?

感到似曾相識?或是想要繼續往下看?或是是想對這對父母的教養觀做一些評論?這段「典型升學主義崇拜的父母」的對話, 正是出自於近來討論度非常高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同名小說。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後來的我們:從相遇到錯過到想念的愛情故事

一直很喜歡劉若英,她的情歌陪我走過一段很挫折的感情,教會我放下,那些本來就不該屬於自己的人事物。

後來,我的生活不再因為愛情而傷心了。我很少看愛情電影,也很少聽情歌,取而代之的,是對家庭的經營,還有對工作上對自我的期許。

但總會有一兩首歌,一部愛情電影,喚醒我心中對青春的某種懷念、致敬、悸動(我到底有多老阿,哈哈~~)


由劉若英擔任導演的《後來的我們》,就是我的那部電影。

後來的我們,劇情大綱(有雷)

網路上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還不少,大部分的評論者都認同「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當然,電影中的經典對白,也不容錯過

《後來的我們》9大「超有感」台詞 每句話都像我們的曾經!(有雷)


既然都被討論的差不多了,我也只能就自己最有感觸的部分,發表叨叨絮語了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新豐高中的這群人:經典閱讀合作分享

如果有一天,你決定競選學生會長。但和你一起參選的,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大概,就像孟子那麼強吧?

一開始風向都往「孟子」那吹,你很苦惱,決定去問一位不世出的高人,指點迷津。只見他露出高深莫測的微笑,遞給你一張紙,上面寫著「想像的共同體」




你與你的同僚參詳了一段時間,慢慢透這五個字的意義。
你開始運用一些道德的,非道德的手段,把自己和選民綁在一起,製造「We are family」的感覺。


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孟子的弱點,當作攻擊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