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文章中的人物總是「活」不起來?用二維表格搶救一下吧

如果你和朋友聊起一本小說,很常見的對話會是:「這本小說你最喜歡哪個人?」
網路上也從來不乏「你最喜歡金庸筆下的哪位女主角?」這類的問題

學生間也會聊:「〈黃泉之狩〉中,你喜歡季薰還是魈?」

或者是可以這樣說:人物的樣貌夠不夠生動,夠不夠立體,是閱讀時很重要的體驗。


一種人有一種個性。好的人物描寫能讓每張臉孔現形 (圖片來源:https://goo.gl/cp9b9c)


厲害的人物描寫,不會主動告訴我們人物的個性,而是透過人物自己的言語和行動,讓他們自己告訴讀者「Who  I  am」。

該如何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讓他們訴說「Who  I am」呢?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手機開機,影像表達力開機

在孩子舉起未來前,請先給他一個支點

講台上,講者激情地說道:「未來,有六成的工作現在都還沒出現。所以,教育不能只教孩子固定的知識,我們還要教孩子帶得走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

講台下,我也萬分激情。握緊拳頭對自己說:「對,我要交出能面對未來挑戰的孩子」

激情過後,我在課堂上推動「影響力」,找到適當時機就叫學生寫出他們未來想在哪個部分發揮影響力。我覺得,只有看得到未來,他們才願意在現在努力,在現在吃苦。也才能擁有挑戰未來的能力

一份份和影響力相關的學習單,一個個要改變世界的宣言,都是學生為了愛我(分數)而擠出來的肺腑之言(大道理)。我改著改著察覺自己的好高騖遠。
說句大實話,未來會更好還是會更壞,誰也無法說誰預測的準確,談影響力對大多數十六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不夠具體的要求。


於是我重新調整帶孩子「面對外來挑戰」的策略:與其奢求他們要擁有對世界產生影響力的決心;不如教他們「有效對外表達」的技能,當他們有天找到自己想產生影響力的地方,這份技能會幫助他們向全世界表達。
影響力課程就慢慢調整成表達力課程。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

這句話放在表達力課程,就會是:「在孩子舉起未來前,請先給他一個名為表達力的支點」


能舉起未來世界的支點之一,或許就是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