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項脊軒志:空間中的自我認同

背景資訊:項脊軒志,作者歸有光。文章前半部是作者十八歲時所寫,寫自己書房,主要包括書房的空間變動,以及書房中值得追憶的人事物;後半部是作者三十四歲時所寫,主要在記錄對亡妻的思念,以及對項脊軒志時代的告別

一句話形容歸有光:一段學習和「失去」相處的人生旅程

〈項脊軒志〉教會我們的事:建立空間中的自我認同 
(參考100 學年度生命教育教案得獎作品) (點我

點一首歌給〈項脊軒志〉:給十五歲的自己 (劉若英



(圖片來源:https://is.gd/LowS35 )


【課程之前的構思】
〈項脊軒志〉絕對是我喜歡的高中課文前三名,因為他有十八歲的神采飛揚和三十四歲的人事體悟,想想,也就是從學生的年紀,到我的年紀;我喜歡跟學生談這一點,不忘再三叮嚀他們,高中國文課本再也找不到這麼年輕的作家了

昔日在復興的好夥伴們,曾發表「時空中的追尋—從項脊軒志學習認同自我」的教案,那時就非常喜歡他們提出的這個概念,歸有光正是因為認同了讀書的空間——項脊軒,所以才相信自己能透過努力,考取功名,讓家族重返榮耀

在那之後,我上項脊軒也都朝這個課程主軸出發,並將「空間中的自我認同」列為情感性的主要教學目標;而歸有光善於從瑣事取材,則是我實用性的教學目標:如何寫記人文章.這篇網誌先記錄情感性教學目標的操作

【課程初始:一句話形容歸有光】
歸有光絕不是個生活順遂之人,他的不順遂並非來自仕途的坎坷(他六十歲才考取功名),而是來自於他不斷地失去

歸有光出生時,家族正好走向衰落,他註定「失去家族的榮耀」;長大後,雖被譽為才子,但卻始終無法考取功名(落榜八次),註定失去功名與富貴」;八歲喪母,九歲祖母過世,二十八歲元配過世,三十歲大女兒過世,婢女寒花過世,三十四歲二女兒過世,四十六歲既配過世;生命中相依的重要女性一一殞落,他註定「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

先不談歸有光怎麼從這些試煉中熬過來,其實上天應該是要歸有光來學習「面對失去」;每個人都有老天給我們的人生課題,歸有光的課題格外困難——可是他做得很好,他沒選擇棄筆或謾罵或譏諷,他依舊認真誠懇的關懷生活周遭,他的文章在浩瀚古文中獨樹一格,使得我們能夠相信;只要永遠抱著希望,終究能完成老天給的艱難課程

那麼,讓歸有光抱著希望的力量是什麼?

【課程之中:空間改造】
〈項脊軒志〉如何落筆記錄這間書房,首先從空間變動開始.歸有光修葺了又小又舊又暗又漏的南閤子,讓空間從house變home,開始有了溫暖,有了自我.有了認同。歸有光寫自己在書房裡的情景,相當有趣,他說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我讓學生自己判斷歸有光都在房間做什麼呢?學生說:房間堆了很多書,但歸有光經常是在房間發呆(冥然兀坐),不然就唱歌(偃仰嘯歌),望窗外,餵動物。

之後還不忘補上一句:跟我們好像喔
十八歲的歸有光,敘述自己年少時讀書的不定性,那麼理所當然又理直氣壯,充滿年輕生命的色彩,也因為這些討論,學生快速與歸有光拉近距離

【課程之中:空間中的人事物】

一個空間的自我認同,不僅僅來自親手打造此空間,也來自空間中難忘的人事物。歸有光在文章中提到三位在此空間中活動的重要女性:母親  、 祖母、妻子
我讓學生分析,為什麼這三位女性在項脊軒有特殊意義

首先是母親,我提示學生畫出的重點句是「某所,而母立於茲」
接下來是祖母,重點句子是「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妻子的重點則是「書」

接下來就是學生討論時間,他們必須討論出空間中這三位女性對歸有光的意義;為何歸有光在紀錄三位女性時,是擷取這些事蹟?他為什麼紀錄母親的足印,紀錄祖母的項笏,紀錄妻子和自己在學術的交流?他為什麼不記母親的手?不記祖母的寵愛?不記妻子的賢淑?

經過我們的討論後,得出的結論如下
母親對他的意義,是一種空間中溫柔的懷想,站在同樣的地方,讓自己和母親的生命有重疊
祖母對他的意義,是生命中肯定他的人,這份肯定對歸有光極為重要,那是他日屢敗屢起的力量來源
妻子對他的意義,是生命中崇拜他的人


生命的重疊,生命的肯定,生命的崇拜,讓歸有光在這讀書空間,有了努力的意義
(所以他接下來是很認真的,不會像第一段一樣都在房間鬼混XD)




【空間改造+空間中的事物=空間中的自我認同】
空間的改造,加上空間中的事物,讓歸有光開始相信,他是可以在這個小小的項脊軒中,幹出一番大事業的。

歸有光認真地念書,聽著軒前人來人往的足音。這是項脊軒中,最孤單,寂寞而美好的聲音
(概念來自:貧血的地中海)

歸有光的書房失火卻不被燒毀,讓他相信,定是神明也一起保佑他,功,成,名,就

可以說,當時的歸有光,是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後記X歌詞】
年少時,努力而自信的歸有光,並沒有過得很好。他的幸福,在妻子死去,科舉一次次落榜後,就悄然離開。

他說:

枇杷年所手植亭亭

曾經的意氣飛揚,在三十四歲歸有光的筆下,只剩不常居的南閣子,以及亡妻手植的枇杷樹

每次讀到這一段,我都會想起「給十五歲的自己」那句歌詞:

誰說人生是公平的,它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人生沒有管歸有光想要怎樣。祂讓他失去功名,失去生命種重要的人;可是歸有光沒有自殺,他透過書寫來療癒。擦乾眼淚,繼續努力。他的文章自然有致,傳頌下來;他在六十歲的時候,終於考取了功名......

很高興你那麼倔強,我才能像今天這樣

回首歸有光的一生,他應該也會這樣跟自己說

當然,他也會跟自己說

我沒有,對不起十八歲的自己


【延伸作業】

歸有光因為改造自己的書房,以及在書房中有難忘的人事回憶,讓他在這空間中得到對自我的認同、期許。我總覺得那是一股力量。總覺得,很不得志的歸有光,會經常回想起當年他在這個空間中對自己的承諾

所以這次的作業,我讓學生拍下自己的書桌,寫出空間中難忘的人事物,以及空間中對自己的期許。或許,他們有天會知道;「人生不是公平的,祂才不管我們想要怎樣」;
但他們也會記得自己在十五歲答應過自己的事。

很高興,你那麼倔強,我才能像今天這樣


我沒有,對不起,十五歲的自己


 (這位孩子,將自己的OS表現成文字,讀起來很有風格。像看見她秀氣外表背後的瘋狂世界)

     (這是何時何刻都甜美可愛的孩子)



(喜歡那道光,還有雙關的書房名字)

(可愛的熊熊,無事的無室)


【延伸閱讀】
貧血的地中海【細讀四】,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吳慷仁給十五歲的自己:當年你最擔心的,全都沒有發生

劉若英:給十五歲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