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很榮幸收到影響。新劇場的貴賓票,能夠到文化中心觀賞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壓軸活動:「青少年劇場——出脫」的演出。
出脫的意思,既有離開現有枷鎖,也有台語(tshut-thuat)有出息的意思。這兩個概念既相輔相成又相互背離(我很喜歡人文學科這種迥異自然學科的表達方法,是一種詭異的浪漫)
這是一場由台南市各高中職的學生,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的青少年舞台劇。以下節錄勁報的報導:
少年劇場《出脫》透過口述歷史劇場形式,將各高中生的日常與奇想、對於生活的觀點看法、自我轉變與接納,透過戲劇表演,轉化成一場淚與笑交織的青春物語。(照片來源:勁報)
身為一位不專業但很受感動的觀賞者,還是要以心得記錄表達我對劇團團長呂毅新的尊敬與感謝。許多府城孩子的十六歲,因為她而不一樣。
整齣戲劇是以拼接的方式完成,不同的青少年,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看待出脫的眼光,還有為自己找尋的不同出口。最後拼成一塊色彩斑斕的布,襯著灣裡的海風,展現青春的樣子。
老方法,我還是分享三個自己最有感觸的片段,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要一起支持影響・新劇場。
(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nvnvtheatre/)
【第一個故事:父親的職業與出脫】
這一段劇情,敘述學生A的父親,是一名清潔隊員,學生A一方面深愛父親,知道父親為家裡的付出;另一方面,又覺得「清潔隊員」這個職稱有失面子,所以在學校總是說「我的爸爸在環保局工作」
學生A徘徊在這兩種真實的情緒之間。有一段她和同學的對話,便是在討論「嘴巴上說職業無貴賤,其實心裡就是會分貴賤」這件事情。
故事的最後,學生A雖然沒有大聲公開自己父親的職業(事實上也不必要),但她更願意表達對清潔隊員的感激,也更願意表達對父親的愛。我喜歡這樣的收尾,不灑狗血,卻更加真實溫暖。
讓兩種真實的情緒和諧的心理共處(有失面子和感謝父親),這本身就是個了不起的成熟。
故事還穿插了一段奇幻的想像。從垃圾的角度出發,讓垃圾為自己說話。垃圾代表的意涵也就變得豐富,它可以指涉被丟棄的物品,也指涉某些人的品格(?),甚至帶著一些思辨,指出垃圾也曾是擁有者的寶物。
【第二個故事:夾娃娃機】
夾娃娃機?有沒有搞錯,太不出脫(沒出息)了吧。可是我太喜歡這個故事,故事中對這件事沒有任何批判,
這個故事代表第二個青春執迷:瞭解你自己在沈迷什麼。即使執迷,也是執迷不悔(我是不是透露出年齡?)
不批判,用戲劇的方式呈現青少年所思所想,這就是我最佩服旅團長的地方啊(到底是吃了什麼魔力果實,能做到「不批判」?)
【第三幕:灣裡的海風】
嘿,你看過《看海的日子》嗎?那是我高中時期最喜歡的小說(我甚至有段期間動念要當未婚媽媽),我喜歡白梅最後抱著孩子,看著海的那一段描寫,那不僅僅是母親的力量,而是人與環境共生的力量。學生C敘述自己從小在灣裡長大個故事:故事裡的灣裡很熱鬧,有可以被各式神明附身的廟公,有(偽)重聽的老人,有下雨天會去撿田螺的阿嬤,有必須處理貓咪屍體的特殊經驗,也有初一健走的民俗風情。熱鬧的灣裡,多有精神。
看到戲劇的最後一幕,學生C迎著海風,說出對灣裡的故鄉眷戀,我腦中一直出現《看海的日子》(好大的跳躍)。後來我才懂自己連結這倆者的原因,那是因為我看見了生命力。
是的,第三幕的故事,我看見了青春和故鄉共譜的生命力。
容我來個正向的結尾
喜歡這齣戲,一開始就是因為好看,有共鳴。更重要的是能夠回甘(?),回來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想我看見了三道青春的風景:
第一道風景是青春的難題,而難題也許不一定要解決,而是學習與它共存
第二道風景是青春的執迷,執迷不一定能夠保證我們有出息,卻能說明我們曾年輕過(?)
第三道風景是青春的生命力,這還用說嗎,哈哈。生命力就是貨真價實十六歲標配。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https://reurl.cc/pyWAna)
致我們永不消逝的青春。
謝謝老師來看我們的戲❤
回覆刪除看到你我好開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