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 星期五

有了PDCA這把寶刀,還要有刀法

我有一個朋友,她對工作有極大的熱情。即使她的工作是外界羨(ㄍㄡˋ)慕(ㄅㄧㄥˋ)的鐵飯碗,她仍然時時想著怎麼讓工作更好。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的專業能力更上一層樓,也漸漸有志同道合的夥伴邀請她參加各類社群。

我的朋友卻開始遇到了困擾,她對我說:「明明這些夥伴跟我交情都很好,學識和眼界也都是極優秀的,為什麼我們組織在一起,卻激盪不出炫麗的煙火呢?為什麼我無法在社群中有所貢獻,也無法在社群中感受成長?」


你是否跟我的朋友有一樣的困擾:有對的人,但做不出對的事?


對的人,對的目標,對的策略,讓湘北的籃球,發光


先承認,我就是我的朋友。

我覺得自己團隊合作的能力出了很大的問題,每次開會我都聽不懂大家在討論什麼。可是,現在的我,只靠自己努力,得到的成長會有侷限,我必須靠夥伴。

這時,我在劉潤的「五分鐘商學院」聽到了PDCA,驚為天人。對,這就是我要的寶刀。有了這把寶刀,我和夥伴就可以披荊斬棘,殺出一條路


有寶刀,更要有刀法

什麼是PDCA是企業界早已普遍運用的一套目標管理流程,透過規劃(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ion)四階段,確保每次的目標都能達成。

雖然知道了PDCA,卻無法讓PDCA進入我的生活。這時,知道有相關的研習課程,陶育均老師的「高效能工作PDCA」(連結),便和同事相約報名研習。

這門課最大的收穫,便是得到PDCA的使用手冊(?)如果說,PDCA是把寶刀,課程就是教我們使用這把寶刀的種種刀法

原來,「P」並不是熱血的喊個夢想,或者是訂一個終極的目標而已。目標有「現狀─標準─願景」的階段。訂好目標也不是埋頭去做就好,而是要導入「SMART」的原則,讓所有人的目標,是一致的,不是各自解讀的。(我再爆料下去會被宰)


原來,「D」不是去做就好,搭配「可視化」的方法,會讓執行走在正確的路上。而且,該做的事情那麼多,要怎麼決定先後順序?要怎麼決定自己下海還是委託代勞?課程中用一個口訣,幫助我們快速決斷。(我平常會在這個部分思考太多時間)

原來,「C」不是死到臨頭再來改善(就是我)。而是過程中設立檢核點,確認狀況,然後為風險預留空間。

原來,「A」不是一份份檢討報告書,成果手冊,為了寫而寫的部落格,而是更全面的評估:那些地方要延續、那些要調整後繼續、哪些就廢了它,都要具體呈現。然後讓PDCA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循環。

透過育均老師的活動和講解,我發現,自己最弱的一環居然是「P」(壞的開始,是失敗的?)。尤其在團隊合作時,我最欠缺的能力,便是和大家找到共同的,而且是必須具體的P。

我想到劉潤老師,在談到管理方法時曾說,smart的終極概念,便是讓一千個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變成同一個

當我們有了共同的P,CDA才得以循環




夠的,其實不夠;

我原本以為,自己對自己的管理能力至少有中上水準。我人生充滿夢想和目標,我勇於行動,我有極強的自省能力(只有在工作上),我也願意接受不足,進續努力。

但上了這門課,才發現,原來我的自我管理還可以更好。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願景,但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也經常有忙了一天但沒有具體收穫的感覺。而這個禮拜的我,似乎能更快的訂好每天的工作計畫,我能用最精華的時間做最耗腦的事,用碎片時間和腦子不靈光的時間,做工作上很順手,但我很討厭的瑣事(喔,就是XXX)。雖然還沒有辦法完全量化,但是至少執行順序更加穩妥了。


不夠的,準備好GO
而我本來就是抱著「要讓自己學會團隊合作」的念頭進到課堂。上完這門課,我把所學應用在一個出色社群討論。這個社群的夥伴分布在台灣各處,但我們卻必須共同產出一個作品。

我告訴自己,每次討論時要提出明確的P,檢核點C也要一開始就說清楚。很幸運的是,當我嘗試執行P和C時,討論很自然就展開了。夥伴們會提出不同的意見,然後我們得以慢慢修正。這對向來優柔寡斷的我是個很大的鼓勵(
因為優柔寡斷,在社群中,我對P都很含糊。但想當好人卻不能幫助我和社群成長)
因為討論還在持續,結果會怎樣也不知道。但這是我第一次有意識的使用PDCA,希望能有好結果,也能越來越上手。


PDCA其實是一趟英雄之旅


學文學的我,很喜歡英雄之旅的那條隱性線索。神話學大師,坎貝爾認為:「英雄(主角)通常會將在受到召喚、出發探尋、歷經生死交戰、突破難關並重獲新生後,邁入新的人生階段

從PDCA來看,召喚,探尋是「P」的建立,英雄要追尋自己的目標。經歷生死交戰,是「D」的種種考驗。突破難關是「C」的檢核發現。邁入新的階段是「A」的調整行動

坎貝爾說,英雄的關鍵,就是克服內心的恐懼。

我想,PDCA也是這樣的。唯有我們克服各種疑慮,願意開始,才能在PDCA的滾動循環中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