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觸日本的兒童繪本前,我對細節和想像有一個很粗糙的認知,那就是:想像力來自天馬行空,不拘小節,追求細節會失去想像力
不過,這幾年接觸了不少兒童繪本,才發現,值得一讀再讀的繪本,都在小細節處特別用心,而些用心,會讓閱讀中想像力大爆發,也會讓整本書產生意想不到的多元(許多小細節各自包含多層涵義)。把細節做到讓我讚賞的繪本,恰恰好都是日本來的(不知道這和日本文化精神是否相關),分別是《包姆與凱羅》(四冊)、《100樓層的家》(目前四冊)、《阿年與阿糕》(目前兩冊)
細節與想像,可以同時揮灑(圖片來源:http://t.cn/RE66mT7) |
包姆與凱羅:用細節串出動人的故事
《包姆與凱羅》算是親子界的熱門暢銷書。敘述一隻狗(包姆)和一隻小青蛙(凱羅)一起生活的故事。
包姆能幹而有包容力,凱羅則是一隻調皮的小青蛙。
包姆對凱羅的愛,體現在故事中他們的互動,也展現在畫面的許多小細節中。
凱羅有自己圖像的椅子,桌子,餅乾,茶壺,甚至是照片
作者利用這個細節,讓我開始好奇:為什麼包姆會照顧凱羅?
作者並沒有在這系列書給出答案,而是在這系列書的姊妹作《賣包包的卡拉古》中,才用幾張細節圖片,揭曉謎底。(延伸閱讀:包姆與凱羅的秘密)不得不說者島田由佳是用細節鋪陳,以及講述一個動人故事的高高高手。
100層樓的家:用細節創造你獨有的故事
相較於《包姆與凱羅》系列,用細節串出完整的故事,《100層樓的家》的細節,則是提供孩子創造故事時的素材。它的細節稱不上有整體性,但很多元。我和霏霏共讀這系列的書時,常常會和她一起編故事。
現在100層樓的家出了一套桌遊。把每一層樓的圖案單獨做成一張小卡。
坦白說,這套桌遊滿平凡無奇的。但把它當成訓練孩子「文學聽覺」以及敘述完整故事的教具,倒是非常實用
「文學聽覺」其實是我自己創造的名詞。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接觸到很多訓練孩子「讀,寫」能力的課程。「說」的課程,在近幾年也越來越受關注。相較之下「聽」的訓練似乎比較少被關注。教學現場中,每個孩子「聽」到的東西差異很大,往往老師的重點在A,孩子聽見的重點卻是B。
這是我滿喜歡這套桌遊的原因之一。遊戲過程中,霏霏要認真聽線索,才能搶到對的圖卡
當然,這套桌遊比起繪本,更能訓練「說」的能力
親子共玩的方法也很簡單。找出五張卡牌,讓孩子自己排序,編出一個邏輯自洽的故事即可。像上面這幾張卡牌,霏霏就編出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好忙好忙的多奇〉,另一個是〈多奇找朋友〉
阿年與阿糕:用細節製造懸疑又緊張的感覺
新增說明文字 |
這本書的細節也可以分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作者畫了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到的動物,植物當書中主角。畫面非常熱鬧,可以和孩子一起觀察香蕉在做什麼?章魚在做什麼等等。擬人化本來就是件好玩的事情。
來看看這本《年糕去海邊》吧
阿年和阿糕到海邊玩(請注意左上角) |
走近一看,啊,弄錯了,這不是阿糕,是吐司小姐
看到這一頁時,大家的好奇心都被勾住了。開始猜想頁面右上角
故事就這樣開展。每個右上角出現的東西。都讓阿年以為是啊糕,走近後發現是誤會一場。
終於,在大海中的大石塊上,看見阿糕了。但。快速游向阿糕的,是,是~~大鯊魚?
故事就這樣開展。每個右上角出現的東西。都讓阿年以為是啊糕,走近後發現是誤會一場。
終於,在大海中的大石塊上,看見阿糕了。但。快速游向阿糕的,是,是~~大鯊魚?
看到這一頁時,真讓人忍不住冒冷汗。怎麼辦怎麼辦?
至於故事的結局,當然要自己去親自閱讀囉。
一個細節,開展出無限想像
這三套繪本,雖然表現細節的方式不盡相同,卻都讓親子在閱讀時腦洞大開,開出一個充滿想像的新天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