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我的教具之路:用牌卡來上白話文

【寫在正文之前】

心裡一直有將桌遊置入教學的念頭

恰好台南女中的國文老師,在此方面已累積了一些心得

於是我找了個週五,到台南女中觀課

授課的教師是劉姿吟老師,他設計的桌遊課程是「聽文字在唱歌」

利用「闖關X卡牌X桌遊機制」進行流行歌曲的修辭及句法分析,仿寫,文章改造等遊戲

我很喜歡這堂課,因為很有趣,也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語文素養,才能順利闖關

為了贏,南女的女孩們很自然就會動腦去判別「有無句」、「表態句」、「錯綜」等平時覺

得很無趣但又不得不記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將影響到能不能贏阿

本來很想記錄下姿吟老師的授課內容,但因為這不是公開觀課,所以我決定不公開紀錄,但

必須要很誠實的說,後來我實施的這一套「用牌卡上白話文」,其實架構就是從姿吟老師的

課而來,大家去看「正版」教學,絕對物超所值阿

【上白話文的困境】

其實,高中的國文老師,普遍都能把文言文上得頗精彩,也都能有一套自我運行良好的授課

模式。但白話文還滿讓老師挫折的(至少我還滿苦惱的)──因為學生都看得懂啊!他們不懂的

「讀這篇白話文要幹嘛」(說真的,我自己也常遇到讓我傻眼的白話文,例如火x與稻x,

藕神x之類的)

如何抓出白話文的主線,讓學生「看見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就變成我準備白話文的主軸。

不管趕課與否,遇到白話文時,我會逼自己準備出一套完整而有系統的課程(但常碰釘子),

有時靈感一來,當然能駕馭好:有時只能看著文章發呆。無計可施時,卡牌算是一種可以救

急,也可以拿來讓學生快樂的閱讀完白話文的方法

【卡牌基本運行模式:以〈在迷宮中仰望星斗〉為例】

什麼樣性質的白話文適合這套模式的卡牌呢?那就是「作者算重要,但課本選了篇太過賣

弄,太過刻意,太過政治正確的文章」

龍應台的〈在迷宮中仰望星斗〉大概就是這種文章。(文章連結點我)
(謎之聲:我讀這篇文章時也是高三,當時感動到快哭了,覺得這是我此生看過最棒的文章。但如今,可能是我對這位作者有些偏見了,當年的感動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部分認同,部分質疑)
(當然,龍應台還是有些文章,是我即使討厭這個人,也還是覺得她好會寫的)

一、基本模式一:分組

卡牌遊戲應該可以算是桌遊的變形,所以分組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是四到六人一組,同組組

員是合作關係,不同組的組員則是競爭關係

二、基本模式二:製作卡牌

其實設計桌遊是個很適合呼朋引伴的事情,因為一個人人力財力都有限,做出來的卡牌很

醜。由於要利用闖關模式,所以至少製作三個關卡的卡牌





三、卡牌之一:段落點點名

其實就是段落大綱,但我取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

作法:將段落大綱做成小卡,每個段落可做一到數張不等,然後各組派人來領取一到數張不
         
            等的卡牌。給學生三分鐘左右的時間(也可以再短一點),讓他們判定自己手上的卡牌是

            第幾大段。時間到,最先搶答並且正確的組別得分

注意事項:(1)我上白話文之前,都會先讓學生寫一張課文學習單,當作他們看完課文的依
                       
                        據。所以上課可以直接進入文本分析或是段落大綱判斷 (點我連結)
                 
                   (2) 課程中還是會發生有些組別很認真,但有組別想打混的情形,所以我會各組發

                        一張學習單,即使未參加搶答,也要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抽到的卡牌內容,以

                        及對應段落
第一關和第二關的學習單





四、卡牌之二:是誰在說話

 作法:〈在迷宮中仰望星斗〉這篇文章,談到許多名人來印證文學、史學、哲學的價值,這

             些名人包括尼采、艾略特、魯迅、王陽明、蘇東坡、屈原、韓非等等,作者融入典

             故,雖有賣弄之嫌,但整體的技巧還算自然。而且這些名人都頗有來頭,作品風格也

             算強烈,所以我每位名人都找了十句他們說過的話或是作品,如此一來就會有七十張

             卡牌。每組學生抽十張卡牌,他們必須五分鐘之內,判斷出「是誰在說話」(我規定不

             能用手機,所以學生會很認真就手邊資料找出該位名人的風格,推敲卡牌上面的文句
 

            是誰的文章)

             五分鐘時間到後,我會開始說「我要一張屈原、一張尼采」,剛好有這兩卡片的組

             別,就可以把卡片還給我。接著我可能會說:「兩張魯迅」,有卡片的組別也會丟給

             我。最先丟完十張卡牌的組別,此關獲勝得分。

注意事項:不管是否獲勝,學生一樣要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抽到的卡牌,是誰說的話


五、卡牌之三:當課文遇上歌詞


作法:這部份幾乎是參考姿吟老師的創意而來,老師在課程中,玩了一個「集珠綴錦」的遊

            戲。每組抽取十張歌詞卡,挑出其中五張,組成一段短文

            而我則是變成一半歌詞卡,一半挑選課文中需要細讀的句子,讓學生組成一段短文。
         
            (並且簡化成五張選三張)

             五分鐘過後,率先發表的組別得分(但我在實際操作時,花了十分鐘的時間)

            不管在南女或新豐,學生對這活動都非常熱衷,會用「都」,代表全部的學生都很

             投入,這在教學現場是不容易的事~~~~


注意事項:不管是否獲勝,學生一樣要在學習單上寫下自己組別的文章

作品分享:某組學生挑選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處境,當然是一個迷宮,充滿了迷惘和徬

徨,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出路何在」「你用青春大膽假設,我卻將失去,活成一種獲得」

他看到的是現象的本身定在那一個時刻,是孤立的,而我們所看到的是現象和現象背後一

  點一滴的線索
,輾轉曲折、千絲萬縷的來歷」三張卡牌

 該組學生找到了一個還滿有意思的故事,故事內容是一位廁所清潔的女服務生,一開始覺得

  噁心委屈,但後來卻轉念認為:「要將自己的工作做出質感」,所以最後能喝下「自己掃過

 的廁所的水」(故事連結)


(其實我認同「把自己工作做得有質感的思維」,但日本台灣國情不同,倒不必把此當成太過勵志的故事)

我覺得比較驚喜的部分是,他們詮釋這位「野田聖子」的方式,是從「迷惘的人生」到「用

青春大膽假設」到「看見現象背後點點滴滴的線索」


還真的把這三句沒啥關係的話提升到某種人生況味呀





六、卡牌之外          

        卡牌的模式運教學,主要是增加學生動腦的時間以及閱讀文本的動機。但他畢竟無法串

        起這堂課,所以卡牌之外,我還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讓全組寫一張考卷,確保

        他們知道文章在講什麼(學生向來都覺得全組寫一張考卷比自己寫好玩很多)

         第二件事情是做思考和批判。

         我很喜歡龍應台在文章中對文學的詮釋,但她說哲學是「在迷宮中仰望星斗」卻讓我很

         疑惑?即使我認同,我也不知道知道這件事情,對我的人生定位有什麼幫助。我只是被

         告知自己在迷宮而已>///<,所以我放了人渣文本的文章 (人渣文章連結)(課程講義連結)

          人渣文本的文章,鼓勵讀者「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我想,這是更實際的吧!


【結語】
        桌遊雖然無法取代深入或學術性的教學,但是,善用卡牌,確實能增加學生願意閱

             讀、思考文本的意願。有時看見哪個老師或課程講師在臉書貼上一些卡牌教學的照

             片,都會好想寫信問他們細節的做法喔

1 則留言:

  1. 如果把「在迷宮中仰望星斗」改成「在迷宮中仰望北斗星」,就容易聯想到北極星(相當於職位,不同年份有不同的星當),此文就可以包括「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我凜於「科學怪獸」,想到應該把現代科學知識融入文學裡,就上網查高中國文課,最終讀到「在迷宮中仰望星斗」這篇文章。
    一個心得:龍應台說完《「解嚴」後的台灣,價值顛倒混亂》,就不應該提沙漠玫瑰吸水後第三人的看法。

    附錄:
    (註解:古典力學是可以精確繪出物體飛行的軌道,量子力學只能說出電子在某一地方出現的機率。但比起電子,箭是龐然大物,不適用量子力學描述。此例上只是用量子力學"比喻")

    在射箭這個問題上,芝諾是把箭的旅程分割成無窮多個愈來愈短的等比線段,再逐項地把這些線段加起來。但是對不起,芝諾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他不能一直加下去。結果是,每次加總後都還差最後一段未加(未飛)距離的長度,這就造成線段的和永遠少於33米。因此牛頓看衰,就是神射手依照古典力學射出的箭,都絕不會射到勇士芝諾。反之,以處理無限級數的方式,換個方法把這些線段加起來,得到的和就會剛好等於33米。因此牛頓雀躍,就算他自己憑著量子力學射出的箭,總有機會射中呆子芝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