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跨界讀經典:老子與亞當斯密,想你想像得更接近

在國文老師的視角中,路上隨便抓一個人,問他:「請問你知道誰是『老子ㄗ ˇ』嗎」?
我們能得到答案: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是的,老子就是這樣的大名鼎鼎。我們都知道他是何許人也。
而最難上的國文課有兩種:
第一,是大家都不知道的。因為我們必須一切從頭
第二,是大家都知道的。因為我們必須道高一尺



三年前教老子時,我帶的概念是「向沒有借東西」,用火星爺爺在TED上的影片,談到「沒有」的智慧,再帶入老子的「無」。(火星爺爺「向沒有借東西」


火星爺爺「向沒有借東西」鼓勵了許多人。圖片來源:https://reurl.cc/ym1pM
然而,深究起來,火星爺爺的沒有,和老子的沒有,不在同個概念上。火星爺爺的沒有,其實是和有的相互探討;而老子的無,卻是在有和沒有之上,在沒有有和沒有之前就已經出現(如果能立馬了解這一段,恭喜你~~你真的懂老子)

因此今年備課到《老子》時,我一直在想,要用什麼角度切入呢?如果在高中國文課中講到《老子》時,我們不再只是把他跟《莊子》,儒家作小幅度的比較,而是跨得更大步,是不是能完成一堂國文課的跨界?從國文到公民,從東方到西方。

帶著這樣的想法,這一輪上《老子》的課程設計,就變成了以下三個步驟:

一個概念:跨界讀經典

跨界讀經典,這個概念第一次被我完全接收,是在「得到APP」中的熊逸書院。熊逸本人的說明如下:


現代社會的知識趨勢是專家型,要求一個人在一門學科的一個分支的一個細小的點上鑽深鑽透,全社會通過無數專家自覺不自覺地分工協作獲得整體進步。這當然是好事,也是必然,但作為個人,視野和視角受限到這種程度,雖然可以強化他的專業競爭力,卻弱化了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力。

閱讀經典也常會遇到這種問題,而當我們拓寬了視野,變換了視角,原先「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地方往往突然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我自己最深切的閱讀體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道理一點不錯。我們的很多「多怪」,真的只是因為「少見」。
所以我想用這個專欄幫助你在不同的時代、地域、學科之間縱橫馳騁,讓你隨心所欲地縮放視野、變換視角,擺脫盲人摸象的認知局限

於是,我在課程的一開始,做了一個時間的跨界,講義的開頭寫的是:如果老子生在現代,他會贊成全民健保嗎?



一個前提:讀者的錯位

我們來想像一下,什麼時候,將「欲將取之,必先與之」作為一種方法,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呢?
什麼時候把「老死不相往來」當成目標,能讓自己坐收利益呢?


答案是:當你處在高位時。

從本質來說,老子是寫給領導者看的書,不是寫給一般人的。


但它變成經典,要向普羅大眾展示,甚至進入高中國文課本時,卻往往多了一個解讀的角度:用老子的學說來講修身養性,處事應對之道。(普羅大眾也需要修身養性)


把老子某些主張,例如「柔弱勝剛強」「福禍相倚」的言論用到日常生活,倒也能解決不少糾紛爭執;
但有些主張,例如「欲將取之,必先與之」「老死不相往來」,放在日常生活,其實只會把自己搞得很落魄:財產都沒了,還要孤苦終老。

因此我告訴學生,《老子》的延伸討論,不會只從「你」出發,而是會從「政治」出發,因為老子是寫給統治者看的,不是寫給「你」看的XD

從社會看老子,才能看見他的高明和侷限。


三組討論:經濟,社會福利與文學


一、經濟題:閱讀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閱讀「老子~則幾無行矣」司馬遷認為這套思想行得通嗎?
(二)閱讀「太史公曰~~而自然之驗邪」兩段(這兩段儼然有《國富論》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味道),請問這段話中,司馬遷認為政府在經濟措施上應該持何種態度?這和老子哪項政治主張相符合?
(三)請你根據(一)(二),分析《老子》小國寡民思想和無為而治思想,在經濟措施上,會產生何種矛盾。
(四)請查閱什麼叫「公地悲劇」,並以此來質疑司馬遷《貨殖列傳》的觀點

  

這四個題目當中,我特別想分享題目(三),出這個題目,是希望學生能自己看見老子學說的矛盾之處。(無為而治的做法會讓經濟自然而然地流動,不太可能繼續維持小國寡民的樣貌
如果這些話從我的嘴巴說出,就像一串聲符從學生耳朵飄過。但若是從學生嘴巴說出就不一樣了,人總是比較記得住自己說的話!


二、社會福利題:
()請你閱讀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思想,用此來說明,若老子生在現代,他對於全民健保以及義務教育(政府插手介入的慈善事業)會抱持什麼態度?他的理由會是什麼?

() 雖然,社會達爾文之父斯賓賽極力主張「政府不該支持醫療和義務教育」,但綜觀現在全球趨勢,民眾其實是希望政府介入這兩塊市場的。與此同時,卻又希望在其他市場採取自由開放競爭。就你的觀察而言,為什麼「教育和醫療」不適合市場化?

問題(一)中,不同組別的學生給了不同的答案。其中一組的學生,因為在討論時就分成兩派,他們上台報告時,乾脆就用「辯論」的方法呈現。(這還滿讓人欣喜的)

我預設的答案是「老子不會贊成全民健保和義務教育」,因為要任人民自然生長,才是平等無私的。
但是,另一派的學生認為「老子會贊成全民健保和義務教育」,因為既然聖人平等無私,就會透過教育來呈現一體同仁的理念。
大家覺得哪個說法更有道理呢?(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三、老子與文案題
老子擅長用相反概念的語詞並列,以表述其觀點或思想,如「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請依此方法造句,並以此造句對應一個可販售的商品,說明設計理念。
EX:平時埋首,為了將來能夠抬頭 (桌燈廣告)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移工仲介公司)

因為前兩個題目的文學性不強,所以我特地出了第三個題目。這一題學生的答案讓我頗為驚艷,可惜當時忘了順手拍下來,如今回溯,只剩「左岸咖啡」的文案還在我腦中留下細碎的印象。學生大概是這麼說的:
 

      總是一成不變向右走的你,該開始改變了。向左走,你會
      遇到新的改變,在左岸遇見咖啡


從智力迷宮到語言叢林

上完老子課,我有感而發的告訴學生:「文學賞析是一片語言叢林,而思想論述則是一個智力迷宮,這也是國文『難』的原因,我們總得自己走出那片迷霧,那就會是撥雲見日的好風景。」





1 則留言:

  1. 老師您好 請問老師是在哪個學校服務?
    能否邀請老師演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