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高一下的實驗性課程:武漢肺炎懶人包

突破教學,要先破恐懼

我向來樂於嘗試各種新的課程和教法,但也因此遇過很多質疑,不管是學生的質疑,其他老師的質疑,甚至是我對自己的質疑。

因此今年重新認識小高一,因為太珍惜和他們的感情,所以教學上反而趨於保守。保守有其好處,我對課程的琢磨會更精細;但保守也有壞處,在教學上的創造力相對被限制了



還好夥伴承君老師永遠有一雙發亮的眼睛,永遠跟我分享和合作課程。寒假時我們在討論,下學期怎麼有系統地在課程中置入「筆記力」。承君用萬夫莫敵的口吻跟我說:「我們開學來上武漢肺炎的懶人包」

一開始我實在是不知道這個主題跟國文課有什麼關係?也不認為自己有資格教懶人包(恩,是的,除了看過懶人包的書之外,我自己根本沒做過懶人包)

貿然行事,學生會討厭我嗎?會在背後講我壞話嗎?

在承君的鼓勵下,我答應她要試試看。其實我是在答應自己,要做勇敢的女性吧(?)


同一份資料,有手繪版和電腦版。這組學生的閱讀過程表現極佳
                       
從卡關中前進

開學第一周,所有的老師忙著完成進度之時,我們開始在承君的班上(108)上懶人包(而且主題還是跟國文課本沒什麼關係的武漢肺炎?)。


中間過程有點慘烈,學生上課的反應時好時壞。分析懶人包的功用,以及表現特色的部分,學生還算得心應手,興致盎然。
談到「分析目標觀眾」時,他們開始陷入困惑。到「文章解構與建構」的部分,根本一片狼藉。

認真的學生露出困惑的表情,調皮一點的已經開始到別組串門子,無感的學生就靜默地坐在那裏。

因此第一輪的文章解構建構課程結束後,我們又趕緊加班討論這個部分要怎麼修正,步驟要如何拆解,學生才能知道如何操作。

重新拆解閱讀步驟發揮了部分效用,每組學生最後還是做完了懶人包。(而且有很棒的表現)


這組學生的多媒體能力有點厲害,所以單獨放一張?


在前進中找尋模式

開學第二周,我們的授課班級也變成我的任教班104。
有了前車之鑑(?),104授課的順暢度有所提升,但到了大魔王「文章的解構與建構」時,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無法完成。
(只有一組能力特別好的學生,他們很順暢的完成了)

還好我也有預料到這種狀況,所以也是先針對各組的文章要如何拆解做好準備,在種種提示(洩題?)之下,104也順利完成懶人包。(我也覺得他們做得很棒)

而這一波的緩慢前進也讓我和承君能更精確的拆解出學生要從「閱讀文章→解構文章→建構懶人包」的過程。

大致上是依循著「閱讀→層次重劃→提取上層概念→概念分類→化繁為簡→圖文整合」的模式進行 


很喜歡挑戰PCR主題的組別,因為我覺得這個好難,他們也要花心思看資料



在模式中進行反思


有了模式,師生都可以反思。學生得到一張反思學習單,說明課程中哪個步驟他覺得最困難,那些學習讓他最有收穫。

而老師的反思就是一張滿滿的AAR。在課程本身,首先要討論的就是拆解得清不清楚?
在延伸部分,要觀察的就是這樣的閱讀模組能不能適切移植到其他的閱讀教學?以及讓學生具體學會使用,然後在閱讀能力上有質化和量化的提升。
(國文老師都會教閱讀技巧。但我近日的困惑是,即使學生在國文課上學了閱讀技巧,但在考試卷上的閱讀測驗,他們還是採用最原始的方法在閱讀)

在反思中挺身而進

《挺身而進》(點我) 是我常常拿來鼓勵自己的書。雖然我在台上看起來很活潑,但其實私下的我經常過於內向且容易自我檢討。
能自我檢討是件好事,但是太過頭了就會變成無法肯定自己和別人。

想想這次的嘗試,我看見104和108學生認真可愛的一面。因為課堂只有一節課的時間要進行圖文整合,很多組別來不及完成,但他們隔天都「主動」的把作品帶來。
而且,雖然過程中他們有挫折和不解,但真的都自己完成了一輪超完整閱讀歷程。

而我和承君並沒有因為卡關就讓課程草草結束,反而一直討論要怎麼修正。

現在這些懶人包海報,將陸續張貼在校園的角落。證明我們能將時事融入教學,也證明學生的付出與努力會被看見。





最後,開始等待林長揚老師的懶人包課程開課。我會手刀報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