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5日 星期六

仙女老師的有溫度課堂:把素養放進日常
































2015年,我參加了憲福育創的簡報課,大家一聽到我的職業,第一反應就是:「哇,那妳認識仙女老師嗎?」

於是我就認識仙女老師了。

仙女老師在教學上的豐功偉業,還有她的真誠俐落,英姿颯颯,很快的我就把她當成學習對象。

2016年,我特地找了一天北上,去萬芳高中看仙女上課
(上課心得:成為仙女課堂的學生

2017年,我送自己的生日禮物便是報名憲福育創的「教學工作坊」,真正成為仙女課堂上的學生,透過課程的拆解,了解傳說中小白版的運用法則
(上課心得:簡單規則,大膽玩,創造教室裡的新風景


感覺這一路上的學習與精進,我似乎就能搭著順風車,順著仙女的步伐,成為名師?
當然不是,在學校的現實狀況,我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

因為眾多原因,我忽然覺得自己不會上課了,站在講台上的每一分鐘都是在演戲,那種感覺異常痛苦。每一堂課,似乎都有另一個我,看著傷痕累累的自己,努力裝作沒事。

在一篇推薦仙女新書的文章中,寫這些血淚史好像是來「黑」仙女的?其實不是。

那段挫折其實是讓我不得不全面檢視自己的教學,甚至去思考自己那麼固執的不用傳統而安全的教法,真的是對的嗎?(結論:是對的。很開心我依舊深信不疑)


《仙女老師的有溫度的課堂》那樣溫柔,陪著我小心翼翼的撫平傷口;又那樣的完整,陪著我從每個角度去省思自己當初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並且找到再次嘗試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位高中老師,這本書可以陪你再次檢視自己的教學;(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仙女老師的做法,但她的做法值
得你一探究竟)

如果你是一位關心「素養」的父母,這本書也有很多實用的技巧,可以提供我們在和孩子互動時運用。




三個閱讀角度

讀這本書時,我先設下三個閱讀目標:一、某課課文,仙女怎麼教?二、有哪些表單和原理可重複運用?三、學生(孩子)對課程進行方式和作業佈置方式質疑時,要怎麼溝通

第一個目標是站在國文老師的立場發問,第二和第三個目標,則是以老師和母親的身份進行發問。

每個人讀這本書都會有不同體會和收穫,雖然這只是我從個人角度出發的分享,但是仍舊很希望能以此和這本書其他的閱讀者 / 觀望者產生交流。


仙女怎麼教這些課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向來都很渴望知道眾多國文老師心中的哈姆雷特長什麼樣子?
在書中,仙女老師也大方分享了她對於某些課文的教法,我整理的資料如下:(按照課文年代排列)


  • 〈國殤〉:自說自畫,互文理解
  • 〈勸學〉:二維表格,以故事元素改編成第一人稱的故事
  • 〈陳情表〉:九宮格,起承轉的故事力
  • 〈與陳伯之書〉簡報:歸納論點,區隔投影片,換位思考
  • 〈諫太宗十思疏〉:直諫與曲諫
  • 〈師說〉:從師問學PBL計畫


這些教法同時扣住學生真實生活與文本自身,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仙女是如何落實她的「素養」教學
萬用教學法

雖說千萬技法都沒有起心動念重要,但我很喜歡仙女在書中不藏私的分享她上課和班精實反覆使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對的事要持續做,力量才會出現,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XD

我想分享的是萬用「數字」教學法,每個教學法的後面,我也試著站在家長的角度,想想我可以怎麼運用在和霏霏的互動中。

  • 維表格:很萬用的表格,仙女的原則是「圖勝表,表勝文」,所以在大量的比較性文字時,可以使用二維表格。而我打算讓霏霏在今年出國時,完成台灣和新加坡的飲食對照。
  • A4學習單:每當仙女發下A4學習單時,學生的首要任務便是寫好寫滿。面對才小一的霏霏,我打算把A4對折(A5),讓她用各種方式填滿紙張,完成出國日記(貼上門票也算)
  • 格漫畫:適合用在創意想像。仙女給的例子是不同人眼中的仙女的形象。霏霏生日的時候,我也想收集六個人眼中的她,做成小卡片給霏霏。也可以藉此和霏霏聊聊,她對這些詮釋的看法。
  • 頂思考帽:不管是班級經營或是課文教學,仙女都把六頂思考帽用的行雲流水。而海貍的《河道式作文》亦借鏡了六頂思考帽的概念(這本書真的好好看~~~)對於運用在育兒,我也打算從作文(先練口語)和情緒管理入手。練習口語就是從不同顏色的帽子去說明同一件事情,行有餘力可以加以組合,形成自我觀點。情緒管理就是讓孩子陷入負面思緒或是太過亢奮時,有能力調動其他角度的思考方式。
  • 宮格:仙女老師也是把九宮格運用在教學和班級經營上。教學時讓學生學習重點整理和建立自我資料庫。班級經營則是透過學生的九宮格自介,發現自我的獨特性。我覺得九宮格的自介和六格漫畫的自介(從他人眼光)互相參看,會是很有趣的觀察


最後附上我寫好寫滿的 A4讀書筆記

萬紫千紅總是春

素養是什麼?這答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同時它也很容易淪為口號。
而在仙女老師的書中,
素養不是口號,也不是參加各種學校舉辦的活動,而是真切得從課堂內到課堂外,從國文課本到班級經營,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我一直很喜歡朱熹的〈春日〉,尤其是最後一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天沒有具體的樣子,也沒有精準的到訪時間,但在那萬紫千紅中,春天就在那裡。

而仙女老師的素養,以及有溫度的課堂,也就在日常生活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